走!去塔克拉瑪幹沙漠,看“鎖邊”工程的N種模式(2)
2024-11-27 14:59:28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台記者劉飛飛:這是在沙漠邊緣的綠洲地帶常見的蘆葦,很多地方就地取材,把它們處理成蘆葦稈,小小的蘆葦稈就成為工程固沙的利器。它們可以用來被紮成草方格,防風固沙;也可以被製作成高立式沙障,與風沙正麵對抗,保家護路。
“鎖邊”過程中,各個地方都在不斷探索,在和田地區民豐縣,當地經過使用不同原材料試驗對比,最終找到了最適合的方式。
和田地區民豐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賈磊:原來總感覺用樹枝成本比較低,但是通過我們的試驗來看,樹枝人工加工費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再者比如用石頭進行治沙,我們本地戈壁灘比較多,石頭也比較多,但出現人工費用是特別高的情況,還是那個蘆葦草的腳踩式的,更適合我們大麵積的推廣。
在和田地區於田縣,還探索出一種“沙漠梯田”的方法,綜合了生物治沙和工程固沙。
總台記者劉飛飛:這些連綿起伏的大沙丘高度都在幾十米,如果全部推平成本非常高,當地人就想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將沙丘分割成梯田形狀,在我左手邊的坡麵鋪設草方格,在我右手邊已經被推平的沙土上就種上紅柳、梭梭還有果樹,在固定住沙丘的同時也能兼顧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