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為何“一樁難求”?(3)

2024-11-21 14:53:36北京網友說

今年10月中旬,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社區率先試點“智能移動充電車”。如今,兩台容量為46千瓦時的快速充電設備,在小南莊社區正式上崗,目前采用群內預約製,每天為2到3名車主提供充電服務,大家體驗後反饋,太方便了。從先前的“車找樁”變為現在的“樁找車”,“智能移動充電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小區充電難的問題。


圖源:新華社江曉晨攝

有專家認為,“狂野生長”的充電樁需要合理規劃、係統布局,這樣才能避免資源浪費,消弭供需之間的矛盾“溝壑”。

如何布局?根據不同場景下車輛對補給的不同需求,立體規劃不同技術特點的充電樁。比如,高速公路服務區、商場等,采用直流快充技術的充電樁(功率較大,充電時間短);小區停車場、單位停車場等,適合采用交流慢充技術的充電樁(充電費用低),作為私人充電樁使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構建各類充電基礎設施接入的信息網平台,通過互聯網地圖服務平台等多種便利渠道,及時發布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設置及實時使用情況。

當前,充電樁所承載的服務需要打破傳統模式向精細化轉變,不僅要在充電樁的選址上更加精準,還要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增值服務。比如,細化收費模式,附近提供咖啡店、便利店、休息室等等。

與此同時,繼續探索“零碳充電站”落地的腳步也不能停。據了解,現在“零碳充電站”已經可以通過采用“光-儲-充+綠電(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或購買綠電的方式實現碳中和。今年,浙江在杭州、湖州試點打造超1200個“綠色充電樁”,已覆蓋新能源汽車快充站、公交專用充電站、商業樓宇公共充電站等多個業態場景,累計投放綠色電量824.5萬千瓦時。

近期,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為解決充電難題,我們需繼續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係,讓充電樁向著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目標不斷前進。

為何“一樁難求”?

圖源:朝聞天下截圖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