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變化的“雙十一”,看經濟新活力(2)
2024-11-12 10:40:40北京網友說
這一進步,既能優化網友的消費體驗,還破除了網絡經濟中的“深溝高壘”,
使得各種數據、資源更加自由流動,加速網絡經濟統一市場的形成;使得競爭更為充分,活力進一步增強,有那麼點“三通一平”的意思。
積極信號正在增多
“雙十一”的變遷背後,其實反映了全社會消費觀念和消費環境的深刻變化。廣大消費者已經逐漸走出對價低量大的迷戀,而更注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與之相適應,商家的盈利模式也從走量向提質增效過渡,這本質上是消費理念和商業形態升級的表現。“雙十一”不一樣了,深層原因是發展方式正在潛移默化改變。
拿這些年最火熱的文旅行業舉例,各地文旅部門因應消費者的最新需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看上去是在“內卷”,其實帶動了行業競爭力的整體升維,消費者得到了更好的體驗,自然願意買單。
各大電商平台回應消費者需求,適時淘汰過去被詬病的促銷模式,真正讓利消費者,這是做長久生意的思路。這一切變化從根本上講,是我國經濟環境、消費服務整體進步的表現,也是中國經濟活力的源泉之一。
“雙十一”的種種新舉措,是中國經濟與時俱進,不斷自我變革,激發活力的縮影。近期,中國經濟中的積極信號越來越多。
就在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