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菲律賓不是美國的朋友,隻是美國的工具”

2024-06-27 10:43:26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國際銳評 | “菲律賓不是美國的朋友,隻是美國的工具”

目前在東南亞地區,菲律賓是跟美國貼得最近的國家。但是它可能要糟心加失望了,因為近期一些外國前官員有關菲美關係的一席話,給了天真的菲律賓政客一記重擊。

近日,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在接受采訪時,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角色發出質疑。他說,美國不是南海域內國家,但它似乎很喜歡煽動國家之間展開對抗,甚至“引導”它們走向戰爭,就像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發生的那樣。因為一旦爆發戰爭,美國就可以對外兜售大量武器。

“菲律賓不是美國的朋友,隻是美國的工具”

此外,幾位美國前官員在參加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日前舉辦的新聞發布會時,也就菲美關係和南海問題向菲律賓發出警告。比如美國前參議員、退役上校理查德·布萊克提醒菲律賓冷靜評估,不要成為美國的工具,不要被好戰的美軍牽著鼻子走卷入武裝衝突,因為這最終隻會給菲律賓人民帶來災難。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的幕僚長、退役上校勞倫斯·威爾克森也做了類似發言。他建議菲律賓表現得成熟點,“摒棄美國”。更有發言者指出,美國其實是在利用菲律賓為與中國的潛在衝突創造條件;菲律賓不是美國的朋友,隻是美國的工具。

這些話對菲律賓來說可謂字字誅心。但如果人們簡單回顧下曆史,就會發現,上述美國人的“苦口婆心”還真是道出了菲美關係的本質。

本世紀初,在菲律賓時任總統阿羅約當政時期,中菲關係迎來“黃金十年”,結果引發美國對菲律賓偏離傳統親美外交路線的擔憂。2009年和2012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先後提出“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亞太地區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且把矛頭對準了中國。作為配合,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開始發生變化。盡管美國口頭上聲稱在涉及南海島礁主權爭議問題上保持中立,但在現實中“選邊站”,積極介入南海問題並暗中給予南海主權聲索國相關援助,以增強它們與中國對抗的能力。2010年阿基諾三世執政後,中菲關係一落千丈,根本原因正是在美國的慫恿下兩國之間發生海洋爭端。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