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鎖定楚考烈王(2)
2024-05-19 14:22:59央視新聞客戶端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領隊宮希成:這座墓的發掘為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珍貴信息,根據墓葬的規模、結構、出土文物和文字資料,結合文獻史料記載,墓主人身份可能就是楚國的考烈王。
用成語故事打開考烈王的“朋友圈”
我們或許對考烈王本人比較陌生,但圍繞著考烈王產生的一係列成語典故,一定耳熟能詳,比如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等等。順著曆史的時間軸,用成語故事打開考烈王的“朋友圈”,認識這位史書中多次提及過的一代楚王。
史書記載,考烈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秦國攻打趙國。秦軍與廉頗率領的趙軍對峙於長平。廉頗治軍嚴謹,臨敵慎重,但趙國孝成王被秦人離間之計所惑,命趙括代替廉頗。趙括熟讀兵書但年少氣盛,不諳韜略舉措冒失,落進秦國的圈套,紙上談兵的結局,是趙軍投降後被秦軍全數坑殺。
直到考烈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趙國都城邯鄲一直處於秦軍圍攻之下。趙國平原君奉書向魏國國君以及信陵君求救。魏王派軍10萬救趙,但受秦軍恐嚇按兵不進。
軍情緊急,平原君挑選20個門客,準備突圍到楚國去求援。此時有門客毛遂向平原君自薦。抵達楚國都城後,平原君向考烈王指陳厲害,考烈王從早晨到中午一直不置可否。於是毛遂提劍上前,以性命要挾,直言楚王不應忘記家國屈辱,使考烈王為之折服,最終以雞狗馬的鮮血宣誓為盟,趙與楚的合縱由此得以締結。
結盟後,楚國春申君率兵救趙。魏國信陵君竊取虎符後引兵北上。等楚國、魏國援軍趕到,秦軍迅速撤退。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竊符救趙的背後都有考烈王的身影。
公元前238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考烈王病亡。
這些成語典故,圍繞考烈王,關聯著廉頗、毛遂、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戰國時代的風雲裏,這些曆史人物,以人生際遇鑄就如點點星光般的文化經典,彙進中華文明的江河湖海,潤澤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