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語文課》用“荒誕與詩意”給出超級答卷(2)
2025-05-06 19:38:20中華網娛樂
“這不是喜極而泣,而是八年來積壓的國殤在釋放!”王霓老師解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將杜甫的涕淚化作曆史切片:安史之亂後十室九空的慘景,讓“白日放歌”的狂歡更顯悲愴底色。她以“未歸的船”串聯詩人晚年,當學生發現杜甫至死漂泊卻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時,詩聖的情懷不言而喻——聖人之心能裝下整個破碎的唐朝。
莊玉萍老師則用《範進中舉》撕開了明清時期僵化的科舉製度的荒誕麵具。從胡屠戶“四五千錢賀禮”的前倨後恭,到範進“中了!中了!”的瘋癲狂歡,她在白描式解讀中埋下鋒利詰問:當功名成為丈量人的唯一標尺,範進的發瘋便成為一種必然。封建等級製度層層盤剝,吞噬了人性該有的溫良與自由。
薪火相傳:從稷下學堂到今朝誦聲
“學不可以已之!”周易老師以《勸學》為劍,劈開浮躁時代的認知迷霧。他將荀子“鍥而不舍”與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勾連,用三十四年教學生涯的真實案例告誡:專一不是苦修,而是與知識共同成長,是終身的浪漫。在課堂上,他表達了對荀子這位“集百家之長”思想家的崇敬之情,認為《勸學》的裏字字句句跳動著祖先對抗時間的精神密碼。當周易老師以最樸素的課堂講解感動全場時,教育該有的文化錨點也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