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達:感謝和感激這片土地《草民》隻在家鄉發布(2)
施戰軍表示,小說《草民》裏有一種精神的貴氣,而這個貴氣是從小說的底部生出來的一種力量,它的所有故事讓我們感覺到總有一種很特殊的能量,它遠在天邊照耀著我們,它又近在眼前培育著你,撫育著你。
他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小說可以看成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有七個故事構成的小說,最重要的意義是我們看到一個更新的蔡崇達,更大的蔡崇達,更有前景的蔡崇達。”
他評價,《草民》以詩性的哀感記述感恩,以故事的可信積澱信念,日常傳奇推湧人生命運的波動,遠景近親隱現人間情義的光源——《草民》是蔡崇達和筆下心懷善美的小人物們建造的文學山川。
張懿認為,蔡崇達曆經了十幾年的三部曲寫作,開始可能是一個類似於出走者,經過十年的錘煉,從一個奮鬥者成為一個世俗上的成功者。
蔡崇達的書寫讓她特別感動的是,她認為他一直保持著那種初心,真的是深情地在寫。他的三個書名都是非常有分量,但是他落筆的時候是充滿非常的溫柔,就是他的慈悲心是跟他這片土地的精神氣質是密切相關的,因為閩南跟廣東跟潮汕在某種氣質上是有一種相連。
“他這種質樸,非常堅韌,還有貴氣,他整個作品、書名和他的內容,呈現了一種樸實而高貴的文學氣質。”
她評價,《草民》與《皮囊》《命運》一道,勾連起充滿溫情和煙火氣的海邊小鎮世相地誌,構築了一套足以療愈當代個體精神困境的古老而樸素的精神秩序。
徐晨亮表示,《草民》中七個故事完整度非常高,切入的視角,結構的方式,處理的人物,包括敘事者位置和蔡崇達所要講述人物之間的關係都是不同,裏麵有很多巧妙的設計。
他認為蔡崇達小說標識性的元素很多,做出了非常獨特的探索性。蔡崇達把他自己這種故鄉賦予他的生活經驗變成一種文學的經驗,把文學的經驗用小說的方式成為文學的坐標,這可能是來自他個人更廣闊的參照係,包括他對於小說本體自身的一個經營,一個收獲。
他認為,蔡崇達決意為這些被困住、被絆倒,又拚命扛起自己的凡夫俗子立傳,兼備中古經變畫師的虔敬心與現代小說作家的信念感,“他確信,虛構之刀唯有被個人經驗開刃,方可刺穿屬於我們時代的情感結構,繪出有情眾生的形影、定格有待命名的時刻。”
蔡崇達解碼“野草”,解密“野草”,讓草回到草自身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為《草民》撰寫了序言。他認為,現代文學史上,魯迅寫過一部《野草》,野草被編碼、抽象,野草成為龐大的隱喻,魯迅何其大,蔡崇達何其小,他全力以赴,回到他的小,守住他的小,他解碼“野草”,解密“野草”,讓草回到草自身。
他表示,回到草自身,隨風俯仰,同時緊緊抓住土壤,草必須成片,必須在底部連接,草的生命不是為了讓他人欣賞,草必須如其自身一樣生生不息地活著。
“草的經驗、草的情感、草的倫理、草的希望,蔡崇達寫這一本書,如同一棵草摹仿一棵草、一棵草連接延伸到天邊的無數草。”
《草民》聚焦如野草般堅韌的普通人
據悉,還未正式上市,《草民》就獲得讀者和市場的密切關注,已緊急加印10萬冊。
不同於刻骨銘心的散文集《皮囊》,催人淚下的長篇小說《命運》,《草民》以貼近大地的風格,回望閩南東石鎮這一充滿溫情與曆史的故土,聚焦如野草般堅韌的人們——“我們為什麼生生不息,我們憑什麼生生不息。”
《草民》,蔡崇達 著,果麥文化、廣州出版社出品,2024年6月版
書中借由身為作家的“我”之眼,講訴了黑昌、蔡耀庭、秋姨、曹操等老中青三代普通百姓的感人故事。
在短短七篇裏,親情、愛情、友情互相交融,感動、心酸、憤怒、無奈、幽默五味雜陳,最終編織成東石鎮上一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
蔡崇達直言,想寫的是海邊斑駁的草地,而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整體采用粗礪、壯碩的敘事質地,人物關係交錯,像草根相互糾纏。
他以人物群像的手法,力圖呈現大潮之後“曬”在沙灘上的眾生相,寫盡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既平凡如常、又充滿著離奇色彩的一生。在他眼中,他們是如此堅韌的、渺小的、又偉大的。
在《草民》的後記中,他提到這次寫作《草民》,是讓自己回到“所有人”裏麵去。和所有人在一起,構成所有人,由所有人構成。
他試圖寫出盡可能多的父親,盡可能多的母親、盡可能多的祖母、盡可能的自己……,他希望盡可能多的人,能借由此,看到盡可能多的父親、母親、祖母……,“我其實是希望,這本書裏連同《皮囊》《命運》,把我們的故鄉,完整地生下。”
也有不少讀者注意到,書從外到內也凸顯了草的質感。據悉,書封專門選用超感纖維紙,呈現野草般肌理觸感。設計采用野草觸感淺綠外封,金屬啞光質感翠綠內封,內頁風吹草揚。
十年內,蔡崇達不再寫東石鎮
三部曲是蔡崇達從29歲到42歲,探討人心、靈魂、命運等根性命題,寫到骨子裏的故事。三部曲圍繞著東石鎮徐徐展開,共同構建了一片土地,一個宇宙,一群人的生老病死。
蔡崇達
從《皮囊》的“靈與肉”出發,到《命運》的“入海口”,再到《草民》的“普遍而堅韌的生命力”,三部曲以點、線、麵的形式,描摹出無數中國人深沉、美好、堅韌、壯碩的生命圖景。
談到三部曲的緣由,“對所有人來說,故鄉終究是金色的。”東石,是每一位遊子的回憶裏的金色故鄉。從2014年到2024年,這三部曲,蔡崇達寫了十年。
故鄉三部曲
“2014年,我是既告別家鄉又永遠無法抵達遠方的人,不知道如何展開每個新的日子,十年後的如今,我終於把故鄉生下來了。我因為回家而自由了,也因為回得了家而更有力量去往遠方。”
該三部曲在海內外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個人首部非虛構作品《皮囊》被譯成英、俄、韓、葡等多語種,在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發行,累計銷量逾600萬冊。個人首部長篇小說《命運》於2022年出版,累計發行50萬冊。《草民》為其全新中短篇小說集。
他還表示,以後十年內不會再寫東石鎮的故事,故鄉三部曲係列也就此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