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甜蜜的》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
導演劉江曾在采訪中表達:“作為一個創作者,我們要反映生活,反映這個時代,重要的是我們要在這樣的故事裏塑造一係列生動的人物,不為話題而話題。《溫暖的甜蜜的》不是論文,不是報告文學,而是一部生動的戲劇。它不會回避生活的辛酸、毛刺甚至苦難,但整體的基調仍是溫暖的、甜蜜的”。劇情中演繹的種種“不可能”“不對路”的CP設定,恰恰是每一段不合適戀情的縮影,有家庭原因、有個人情感因素、有客觀條件的製約等等,現代式的愛情不是快餐式、嚐鮮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經曆了種種不合適的“鑒心之旅”之後,成長的啟迪也是這部劇的題中之意。
劇情關照現代式家庭交流,原生家庭的“戰”與“和”
《溫暖的甜蜜的》涵蓋了當今社會環境下,家長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劇中家長對於子女的諄諄善誘,對“準女婿”“準媳婦”的標準,非常有現實本位,以致於很多觀眾發出“這像極了我媽媽對我的教育”“這也是我逃避父母來外地工作的原因”的感慨。舉例來說,在南飛焦嶽假扮情侶被揭穿的戲份中,有一段南飛與母親的對白,“你永遠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想要你對我的尊重”“我已經活在夾縫裏了,你還在幹涉我的一切,我要喘不過氣來了”“我想要過自己想過的人生”......這段宋茜的演繹聲淚俱下、情景合一、一氣嗬成、感人肺腑,不少觀眾直言“太真實了”“好窒息”,而這些內心獨白何嚐不是當今年輕人的心聲呢!
在逃避父母編織的網中,觀眾也會感動於父母對子女的付出,遭遇渣男的齊家宜回到療傷的家裏,為她心疼為她考慮的是她的母親;突然來“檢查”的太後駕臨南飛的家,為其烹飪美食、嘮叨養生;南飛母親得了抑鬱症之後看著別人家孩子的眼神讓人心疼……在她們眼裏,無論子女飛得多遠,事業多成功,都是她們心中長不大的孩子。在《溫暖的甜蜜的》中,真實再現了當今父母為子女“計之深遠”的關愛、“意恐遲遲歸”的擔憂,父母對於兒女的維護和關照、幹涉和阻礙交織其間,也正是這樣針尖麥芒式的戲劇化矛盾、充斥到熒屏之外的父母之愛,才真切展示了現代式家庭的真實樣子,引發觀眾的共鳴。
現實生活中,更多人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是處於“相愛又戰鬥”的中間狀態,與原生家庭的“戰”與“和”濃縮在《溫暖的甜蜜的》中,最終每個角色都體諒了家長、與自己和解。成長是個終生命題,如何在為愛付出和自由間尋找平衡,也是劇情給每個人的人生之題。
立體式展現人情關係,《溫暖的甜蜜的》再提現代情感熒屏高度
《溫暖的甜蜜的》是都市情感劇與時俱進的代表作,也是導演劉江把脈當今社會情感脈搏的創新之作。追溯導演劉江的“三部曲”,從反映婆媳關係的《媳婦的美好時代》到“恐婚觀念”破題的《咱們結婚吧》,再到《溫暖的甜蜜的》獨立女性對親情、愛情的抉擇,正是十幾年情感主題流變的縮影,讓觀眾看到年輕人在婚戀觀上的不斷變奏。
在演繹婚戀觀、家庭觀之餘,劇中還立體展現了其他社會關係和價值抉擇,比如陸毅飾演的藝術家陳放,他對於靠關係“入展”的社會風氣不妥協;齊家宜麵對同事不擇手段的“搶客戶”,以自己的實力立穩腳跟,贏得上司和同事的尊重,也最終獲得了深造的機會;南飛在經曆自我業務創新之後,正麵麵對輿論的質疑.....這些主人公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滿了正能量,也同時給職場奮鬥的年輕人們溫暖的激勵和啟迪。
我們希望,《溫暖的甜蜜的》所展現的“看清後依舊熱愛生活的英雄主義”之光照到現實中,給同樣奔跑在生活裏的年輕人們給予陽光的正能量,導演劉江創作中所反映的價值觀隨著時代不斷升級演變,而一脈相承的,始終是聚焦身邊人生活的“溫暖現實主義”。這種普世價值曆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