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千年窯火今重燃(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2023-03-21 09:28:56人民日報

近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內,琉璃燒製技藝非遺傳承人點燃窯火,傳承近千年、一度熄滅10年的窯火重燃。今後,這座窯廠將依照“原汁原味”的傳統工藝進行保護性生產,這不僅可為古建修繕提供原材料,更可會聚手工匠人傳承發展傳統技藝,推動非遺活化利用。

位於琉璃渠村的琉璃製品廠是曆史悠久的琉璃官窯,曾為故宮、天壇、頤和園等眾多古建築以及當代建築燒製琉璃製品,為守護北京老城的亮麗天際線添磚加瓦。“五彩斑斕的琉璃塑造了壯麗的建築景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琉璃之海’的紫禁城,顯示了琉璃建材工藝在明清時期取得的卓越成就。”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

2013年,隨著市場需求下降以及環保約束趨嚴,琉璃製品廠關停。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出台,提出推進包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在內的三大文化帶建設。作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一個重要節點,琉璃渠古窯承載的曆史文化價值更加凸顯。

為此,北京決定恢複傳統琉璃生產技藝,打造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老廠區蝶變為集非遺文化國際交流及展覽、非遺研學、特色餐飲、民宿、文創辦公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創園區。“我們結合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整體布局,投資約1.9億元,對原有老舊琉璃廠區進行全新的規劃和全麵的改造。”項目實施主體北京金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薑英武介紹。

開窯儀式現場,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府與北京金隅集團四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明清官式建築保護研究工作站落戶園區,四方共同開展傳統琉璃燒製技藝的恢複性研究。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