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立秋:預先十日作秋天

2022-08-01 11:43:37北京日報

春夏秋冬的季節轉換中,春夏和秋冬兩兩相繼,春和秋的節點變化相對明顯。春夏季,陽氣由初生至盛;至秋冬,陰氣漸強。春發秋收,一揚一斂。物候繼替,很多習俗也相互對應。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日期在公曆8月7—9日之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立秋,七月節……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揫斂意為聚集、收斂。自立秋開始的三候依次為:“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立秋時節,初有涼風,甚至會提前感知到絲絲涼意。《清嘉錄》裏收有諺語:“預先十日作秋天。”雖然秋涼會早到,但並不會短時間退去暑熱,立秋時節仍在“三伏天”裏,民間有“秋後一伏熱死人”的說法,並以“秋老虎”來形容這種燥熱。曆經三候,暑氣漸消,涼意轉濃。到下一個節氣處暑,才基本告別夏天。

迎秋

我國古人講究順天應時、承天運。早在周代,季節變換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至四郊迎新。逢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秋於西郊,舉行祭祀儀式。宋代,朝廷於立秋日要舉行“報秋”儀式。立秋這天,宮內要把盆栽的梧桐從外邊移入殿內,待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落下一兩片葉子,一葉而知秋,以寓報秋之意。

至立秋,完成夏秋季節轉換,人們的生活模式也有明顯變化。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賜冰”條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民間亦有賣冰水兒的。飲冰至立秋止。

在沒有現代製冰技術的古代,冰自何來?看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窖冰”記載可解惑:“臘八日禦河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窖,開謻門運之。各門護城河打冰,於河邊修土窖貯之,夏日出易甚便。”在“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數九寒天,存儲天然冰,早早地為炎炎夏日備好清涼飲,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解暑智慧。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