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北京非遺:創新性保護傳承 多樣化融入生活

2022-06-10 11:05:00中國文化報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北京冬奧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接“一核一城三帶兩區”重點建設任務,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推動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不斷提升非遺保護水平,續寫創新性保護傳承、多樣化融入生活的新篇章。

完善機製,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保護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離不開科學合理的保障機製。近年來,北京市積極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不斷完善非遺保護傳承機製,相繼出台《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實施意見》《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北京市曲藝傳承發展實施計劃》等法規和政策文件,形成“非遺項目—傳承人群—保護實體—宣傳展示”等內容全覆蓋的配套政策,切實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係統性保護水平,並為加快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北京是中國北方曲藝的重要集聚地和發展提升地,相聲、北京評書、京韻大鼓等為代表的北京曲藝,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2021年12月,《北京市曲藝傳承發展實施計劃》出台,通過八項任務和三項保障措施加大對優秀曲本創作、曲藝演出實踐的扶持力度,推動解決曲藝傳承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對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方麵均具有積極作用。

今年3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公布《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收錄37個傳統工藝項目。這些項目具有較為鮮明的北京特色,具備一定的傳承基礎和發展前景,傳承人群較多,有助於發揮示範作用,能夠形成國家或北京市文化品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提高從業人員收入。該目錄的公布有助於在現代生活中推廣手工勞動的創造性價值,在全社會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旅遊業注入更優質、更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內容。

為進一步發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引領示範作用、總結經驗、完善措施、提高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水平,按照文化和旅遊部的相關要求,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北京市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簽署協議,從法律層麵規範和管理傳承人履行非遺保護傳承義務,根據傳習計劃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義務履行和傳習a補助經費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並對評估推薦等次予以公示,此舉起到了激勵優秀、督促其他等次傳承人的良好效果。被評為優秀等次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口技代表性傳承人牛玉亮說,評估是對自己盡心傳承口技的認可和鼓勵。他已收了3批21個徒弟,雖然84歲了,還在積極教學、演出、出書……他感到責任在肩,必須努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央地共建,促進非遺保護科學發展

2021年6月,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北京市組織推薦的北京“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等18個非遺代表性項目成功入選,入選項目數量居全國前列,在4個直轄市中名列第一。

2021年9月,北京市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故宮博物院“傳統百寶鑲嵌製作與修複技藝”、國家博物館“青銅器修複及複製技藝”、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修複技藝”等中央單位的一批大國傳世技藝,首次列入北京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進一步深化了央地共建的非遺保護模式。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12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1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03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北京的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北京市共有91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42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不斷完善的非遺名錄體係、逐漸深化的北京非遺保護工作,進一步擴大了北京非遺的影響力,促進了非遺保護傳承的科學發展。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還組織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國家非遺保護資金,在資金的支持下,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非遺項目得到了幫助提升。北京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和弟子在“宣南書館”演出“北京評書”節目的同時,繼續挖掘傳統曲藝的文化內涵,整理傳統評書書目,對老曲目進行理論和技藝研究以及宣傳推廣;一得閣墨汁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北京一得閣墨業有限責任公司使用補助資金拍攝影音資料、製作宣傳冊,開展“墨汁與書法——非遺傳承入課堂/社區”體驗活動,對一得閣文化進行廣泛宣傳;景泰藍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舉辦藝術精品紅色主題展及國慶期間係列活動,在建黨百年之際完成景泰藍“百年輝煌”對瓶和展示抗疫故事的創新作品……非遺保護資金在開展技藝傳承、人才培養、傳習交流、宣傳推廣、文化內涵挖掘、傳統文化教育,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參加重大活動等方麵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北京市積極鼓勵社會參與,發揮首都高校的學術資源優勢,委托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院校,培訓全國非遺傳承人1140人。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委托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舉辦涉及漆器髹飾技藝、玉雕、景泰藍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的研培班3期,培訓了來自京津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的非遺傳承人60餘人。

主題活動,展現“雙奧之城”文化魅力

今年春節和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期間,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以“文化中國”為主題,組織開展了“北京2022——京城迎冬奧非遺賀新春”非遺主題係列活動。以北京冬奧村、延慶冬奧村、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文化中國”展示區為核心,展出“燕京八絕”技藝等代表北京獨特文化魅力的300餘件非遺作品,向3600多名各國運動員、1900名注冊記者以及國際奧委會官員等嘉賓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北京特色文化。

在北京冬奧會上,傳承300餘年的北京非遺傳統工藝絨花“飛”上了冬奧會的頒獎禮服;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楊樹安代表北京冬奧組委,向美國奧委會與殘奧委會主席、美國冬奧代表團團長萊昂斯贈送了北京非遺作品景泰藍蝶瓶,吸引多方關注並給予好評,央視等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

以冬奧會為契機,北京市的非遺老字號和各區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非遺主題活動。例如,東城區舉辦“當非遺遇見冬奧”直播活動,選送的北京玉雕、景泰藍、北京絹人作品在冬奧村展出,剪紙和京劇臉譜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示;西城區舉辦線上廠甸廟會;海澱區在五棵鬆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以及7家簽約酒店中進行非遺精品展示展覽;石景山區開展“剪雪花迎冬奧”係列的聯動活動以及線上、線下非遺主題活動達數百場次,參與活動人數超過百萬;門頭溝區組織京繡、剪紙、毛猴、葫蘆雕刻技藝等數十個非遺項目,開展50多場非遺迎冬奧係列進社區活動;延慶區製作冬奧題材係列評書共30集,舉辦“冬奧圓夢非遺傳情”——延慶(海澱)冬奧主題非遺展,展出非遺作品300餘件……通過講述生動的北京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出春節期間北京“雙奧之城”文明、祥和、熱烈的文化氛圍,展示出非遺傳承人、保護單位、老字號保護傳承非遺的生動畫麵。

由國家級非遺項目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鍾連盛主創的“冬奧五環琺琅尊”作品在北京冬奧村展示時,吸引了很多國外運動員駐足觀賞。該作品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北京冬奧文化巧妙地融合起來。鍾連盛說,在北京這座“雙奧之城”,能用國家級非遺技藝創作出作品展示給外國客人,非常有意義。

北京非遺:創新性保護傳承 多樣化融入生活

▲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文化中國”展示體驗區

北京非遺:創新性保護傳承 多樣化融入生活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觀看徐陽非遺剪紙作品

北京非遺:創新性保護傳承 多樣化融入生活

▲外國奧委會嘉賓參觀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中國傳統文化展示區

上一頁1/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